青葱竹林下的红马甲
——记永福县龙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石永
“谢谢你石书记!我一定努力读书,将来像你一样回家建设。”永福县龙溪村贫困学生廖先萍激动地说。
2019年7月,廖先萍被上海建桥学院录取,但父亲、奶奶因病先后离世,母亲改嫁,每年4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只能靠爷爷种沙糖桔筹措,压力很大。龙溪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石永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不仅出资2000元对廖先萍进行资助,更帮助她落实了助学贷款、雨露计划等政策。而这些小事,只是石永书记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石书记于2017年10月被组织选派到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的三年时间里,他让这个基础设施差、贫困发生率在9.83%的龙溪村蜕变为自治区三星级麻竹产业核心示范区,为全区提供了党建、特色产业促脱贫优质现场教学观摩示范点,截至2020年底,全村1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80人稳步脱贫,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几许汗水几许成果。自驻村以来,石书记时刻用“三心”(即:真心、责任心、细心)工作法为民服务办事,在高度自律的同时真正把心沉到所驻村,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一线作为、一线担当,实施点对点靶向帮扶,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将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群众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其事迹多次获得上级高度肯定和褒奖。2017年度被评为永福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度被评为永福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工作队员;2018-2019年度获桂林市及永福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贡献奖;2020年获自治区及永福县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永福县抗击疫情工作中担当作为表现突出个人嘉奖、永福县2019-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疫情期间,龙溪村沙糖桔等农产品严重滞销,为了降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他多次参与网络“主播为农产品带货”促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事迹得到了《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乡村干部报》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
选准特色产业,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过去由于龙溪村连年遭受洪灾,村民散种麻竹和其他普通经济农作物技术不好、产量低、规模小、达不到增收目标。为找到一条适宜龙溪村经济发展的路子,石永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到其他县市进行产业、市场调研,自学种植业知识,多次邀请区、市、县部门的专家到龙溪村调研指导,最后确定发展麻竹为特色产业。为了做到精准施策、科学管护、集成化管理,他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动员每名党员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全体驻村工作队员,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对麻竹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进行分类指导,提高麻竹笋的品质和产量。为扩大产业规模,他带领全村425户农户1636人大力发展麻竹特色产业种植,扩大麻竹种植规模达到3200亩,年产竹笋8000吨,产值达到1840万元,辐射带动附近村屯和周边乡镇农户扩种麻竹10000亩。
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了会下蛋的母鸡还不够,还要在这个蛋上下功夫!”龙溪村麻竹产业越做越大,竹笋产量也成倍增长,由于没有集中的竹笋收购点,村民们只能自行运输到附近的集市售卖,价格和销量都受到市场压制,面对市场销售难题,石永把村里的致富能手聚集起来,共同商量谋划麻竹产业发展路径,最终确定以创办新型农业主体的模式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的竹笋。为此,他多次到县工商质监部门办证服务窗口咨询办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流程,并组织群众召开入股大会统一群众思想,在他的带领下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解决麻竹种植户后顾之忧。为了进一步做强竹笋经济带动效应,石永充分利用就业扶贫政策,挂牌成立就业扶贫车间2家,解决34户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问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特别是贫困户毛仁庆,以前种植麻竹面积少,自行泡制酸笋销售不具规模,效益不高,在石永的帮扶下,毛仁庆通过申请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办起了酸笋加工厂,挂牌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每年的家庭纯收入达到20万元,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在酸笋加工旺季还吸纳10余名贫困群众到加工厂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脱贫户毛仁庆从此成为了村里典型的致富能手。为进一步打开竹笋深加工市场,石永多次与村“两委”干部到桂林苏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自治区龙头企业桂林典林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并成功引进桂林典林食品有限公司麻竹笋深加工合作项目,形成了以“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模式,以保底价1.2元收购农户所产的竹笋,推动麻竹笋加工业向纵深延伸,为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等提供佐料,进一步提升麻竹笋的品牌效应和附加值,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促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此番特色产业发展,带动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25户农户,1636人增收致富,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至现在的7500元。
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里不少农产品滞销,沙糖桔种植大户王林生眼看成熟的柑桔因无老板收购就要全部掉到地上,他第一时间找到石永请求说:石书记,我家所有的资金全都投入到柑子地了,如果再过一段时间还没有老板来收购,我家就要破产了,请你帮帮我们联系老板来把柑子收了,好吗?面对全村2000多亩沙糖桔滞销难题,石永心急如焚,疫情期间,全国的消费者都闭门在家抗疫,去哪找市场?想来想去,为了不让乡亲们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去年3月,他主动与京东直播平台联系,通过出镜直播,为乡亲们带货。石永如数家珍:“这是特色瑶族服饰,我们村盛产麻竹,笋味甜美,还有非常好吃的沙糖桔;我所在的位置是龙溪竹海,今年要开发乡村游,欢迎大家来玩。”石永边走边介绍,带着网民感受洛清江水的清澈,田园风光的恬静,还用心编了打油诗,“一斤橘子几块钱,包你甜蜜到明年;一份水果全家乐,幸福健康每一天……”通过网络直播,柑桔的销售量达到50万斤,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短板,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石永到上级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打造九曲龙溪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项目,重点对麻竹园区村屯道路进行硬化,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风貌提升改造,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旅游驿站、红色文化广场、农耕文化馆、五人制足球场、农家乐、麻竹笋加工厂、百竹科普园,农业、文旅休闲步廊等红色带富综合体,开发了一批集“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绿色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链,吸引了众多游客到龙溪观光旅游,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多元化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全村群众全面实现小康致富梦。
石永同志(右1)组织开展村委换届选举工作
石永同志(左1)到偏远山区小江屯上门为瑶族同胞开展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石永同志(右1)上门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传社保政策
石永同志(左1)参与京东直播,为贫困村农产品带货